文学家 肖保全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xbq1891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往事心酸
2013-02-26    浏览(828)    作者:肖保全    来源:文学家 肖保全 官方网站

央视在介绍安徽潜山的民俗、美食,其中有鸡汤面。

端上的两碗鸡汤面,下面都有一只鸡腿,上面覆一箸面。不同的是,一只鸡腿上系一红绳,另一只却没有。

采风的记者不解。

民俗专家说,红绳是一标记,表示那是借来的,不可以吃的。

借来的,不可以吃?

既然鸡腿都放进碗里,端上来了,却不可以吃,这是何道理?

一个小小的标志,透出一种困窘,一种尴尬。

家境困顿,准备不足,客人到来,面子还是要撑的,没有办法,只得向邻居去借。

借,是要还的。

怎么办?

只有让客人不吃。

让客人不吃,明白直说又有碍面子。于是系一红绳,作为标记,同时对客人也是提醒。

如此的风俗,据说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。

说朱元璋登基当上皇帝,回想自己当年饿肚子的情形,下旨给各级衙门官吏,凡是老百姓饿着肚子打官司的,官吏一律免职。所以,每次升堂前,老爷必定先问“你饭吃过了吗?”如果没吃饭必定到后堂先吃饭,再升堂。久而久之,老百姓也知道见人先问“你饭吃了吗?”从此,中国就多了一个问候语。

朱元璋对自己的家乡安徽特别照顾,减免各种税赋后,还经常派员调查安徽农民生活情况。得到的回报都是安徽百姓生活很好。朱元璋自己也盘算,生活好该有什么标准,生活好的就会有鸡吃。皇帝就要求了解农民家是否有鸡吃。皇帝下派的调查员便服私访,结果是一些安徽官吏因此被贬被罚。后来才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“鸡”,地方官吏就下令,凡有陌生客人来村里吃饭,必须有鸡腿,否则……从此,哪家杀了鸡,什么部位都可以吃,唯鸡腿留着,拿绳吊起风干,万一来客,就将该鸡腿取下放在菜上。来家就餐的便服私访人员,看到鸡腿也不会吃,回去报告看到了鸡腿就成了。那个鸡腿烧热后风干,干后再加热,加热后再风干,直到将要变味时,才敢吃掉。此时主人会将鸡腿肉全部撕碎,表示可以吃的。有时,刚将鸡腿吃了,恰恰此时来了陌生客人,主人就会到邻居人家借鸡腿,听说遇到尴尬时,跑遍整个村都未借到,还得跑到邻村借鸡腿,一般人家会在借来的鸡腿上系上红线。久而久之,来客时必须有鸡腿便成了安徽农村的风俗。

湖北、江西也有这样的风俗,而且中间的传说更风趣些:

在湖北的武穴、龙坪,赣北的瑞昌一带,至今留有在煮熟的鸡腿上系红线的习惯,一些外地人到当地作客,因为不懂地方习俗,常常闹出一些笑话。

据说从前江北的龙坪镇,一户双胞胎人家,同一年娶了两房媳妇,一穷一富。妯娌两个因为家境悬殊,生活经历迥异,没有共同语言。富媳妇仗着家里有几个钱,常常在穷媳妇面前充“六指丫”,(当地方言,意即逞能,爱炫耀)常说家里怎么怎么富有,老在穷媳妇面前吆三喝四的。穷媳妇比较贤惠,怕伤家人和气,也不愿辩驳。但心里却憋着一股劲,想帮助自己丈夫把小家庭搞得比富媳妇家强些。

新媳妇过门的第一年春节,当地习俗,要由女方的弟弟来接姐姐回娘家,富媳妇又海吹起来,说自己的弟弟读了多少多少书,人是如何如何聪明伶俐,并提出要比比谁家的弟弟聪明。穷媳妇的弟弟虽然读书不多,但姐姐知道,弟弟挺有心计,也就答应下来。

刚好当地有用红线系鸡腿的习惯,那时当地人并不富裕,鸡也不是很多,过年能煮上一只鸡就算不错了。富一些的人家煮了一只鸡,大年三十祭祀祖宗后,年饭桌上又吃掉一只鸡腿,所以往往只剩下一只鸡腿,而穷一些的人家过年恐怕连一只鸡腿都没有。但过年家家户户都有客来,为了撑门面,大家互相借鸡腿,为了区别,往往把借来的鸡腿上系根红线,作为记号`。这户人家因为同时娶了两房媳妇,所以将有两个客人同时来,家里一只鸡腿不够,就在邻居家借了一只鸡腿。

大年初二早上,两个媳妇就商量好,今天两个弟弟同时来,如果谁家的弟弟吃错了鸡腿,就得出钱另买一只鸡,赔邻居家的鸡腿,并声言,谁也不许跟弟弟透露丝毫信息。到了中午,这家主人陪两个客人用餐,喝酒吃菜后给客人端上两碗面条,碗里各有一只鸡腿。主人自己也是一碗面条,但没有鸡腿。

穷媳妇的弟弟碗里的鸡腿上没有红线,但这个小伙子看见姐姐的公公碗里没有鸡腿,就把自己的鸡腿夹出来,递给这家主人,主人即刻推辞,劝小伙子吃面,小伙子抬头看了看站在旁边的姐姐,姐姐点了点头。小伙子也就不客气,将鸡腿吃了下去,穷媳妇看清了情况,松了一口气,就转身回新房去了。

富媳妇的弟弟碗里鸡腿上有根红线,他觉得很纳闷,就抬头看了看自己的姐姐,这富媳妇看清了情况,见弟弟望着自己,又不能直说,就拼命地摇头,她的弟弟似乎明白了姐姐的意思,就用筷子指了指碗里的鸡腿。富媳妇以为弟弟已懂自己的暗示,就点了点头,转身也回新房去了。她的弟弟看见姐姐点头,以为能吃,也就把鸡腿吃了下去。

随后富媳妇发现自己的弟弟吃错了鸡腿,就埋怨弟弟不该吃,说自己摆头叫他不要吃他也吃了;弟弟怪姐姐不该点头,说他本不想吃的,见姐姐点头后才吃的。姐弟俩互相埋怨,吵得面红耳赤。富媳妇这次赔钱买鸡事小,丢了面子却大,从此再也不好意思在穷媳妇面前吹牛了,妯娌俩关系也渐渐和睦起来。

看到这些传说,想起在湖北钟祥的堂叔讲过当地的风俗。

因为出身地主,新中国成立后,地主出身的人日子都很难过,堂叔早早离开家,到外面闯荡去了,在钟祥林场谋一公职。

堂叔说,钟祥婚丧嫁娶,酒席上,有一种菜叫看菜,就是只能看,不能吃的。

看菜,一般多为贵重稀有的菜肴,诸如海参鱿鱼。这些菜肴,一律用绳子穿着,端上来,只是给客人看一下,再端回去,要还给别人的。

可是,有客人不懂规矩,把看菜吃掉了,害得主人叫苦不迭:拿什么还别人啊?

听堂叔绘行绘色讲来,以为是说笑,没有在意。如今想来,当是真事。

在家乡,客人来时,出去借米面,借鸡蛋,给客人准备一餐说得过去的饭食是常事,但那些都是可以吃的,尽管看着饥肠辘辘的客人狼吞虎咽狂扫了一桌的饭菜,主人有些心疼,但总是没有说出来,不至于大家难堪尴尬。

可现在,鸡腿海参鱿鱼要用绳子系着,而且还是醒目的红绳,喜庆的外衣下,透出一种心酸。

鸡腿海参鱿鱼不能吃,要还给人家的。因为珍贵,因为难得,还可以理解。山珍海味嘛。可是,一般的面食,一些地方,也是极为珍贵的。

农村,女人生产坐月子,亲戚朋友要送米面贺喜的。其中一样,就是挂面,极细的面条。

挂面,多用红纸裹封。

一家父子几个,家境困顿,但是父子手艺高超,觉得挂面送老送去,只是一件礼品,少有人吃的,于是动手将竹子削成挂面的模样,红纸裹封起来,作为礼品送出去了。没曾想一厚道人家见挂面从自己家里送出几个月以后又送回来了,觉得那么难得的上好挂面糟蹋了,怪可惜的,不如煮过吃了,再换一把新的挂面送人。

哪知挂面下到锅里,怎么煮还是铁线一般,捞起来仔细端详,才知道是竹子做的,不是挂面。而是竹签。

诗曰“弹剑谢公子,无鱼良可哀”是从客孟尝君的门客冯锾“长铗归来乎!食无鱼”而来。民间也有“无鱼不成席”之说。在山西,少水无鱼,宴席上面,多用木头刻制的木鱼,上浇汤汁代替,客人筷子沾一下,放在嘴里嘬一嘬,聊胜于无而已。

如今物质丰富了,餐桌上剩饭剩菜几多,浪费之巨惊人,回想过去,不知世人作何感想。

但是经过困窘生活的人们,应该五味杂陈,心酸更盛吧!


2013年2月9日10:23

标签:春节 民俗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