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家 肖保全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xbq1891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利己、利他、不利于社会进步的祭灶风俗
2013-02-04    浏览(1349)    作者:肖保全    来源:文学家 肖保全 官方网站

 

国人是善良的,同时也是狡黠的。

昨天是腊月二十三,又称小年,是祭灶的日子。

民谣有“二十三,糖瓜粘”。

糖瓜,麦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芦或瓜形的一种极为平常的食物。

祭灶时,将糖瓜送上,希望灶神爷、灶神奶奶吃了糖瓜,嘴里“甜”些,“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吉祥”。当然,还有一种说法,叫做吃了糖瓜,嘴就黏住了,不会说些不利于主人的话。

中华民族是多神的民族。到底有多少位尊神,连国人自己也说不清楚。可以这样说:人世间有多少官职,神鬼世界就有多少相应的神位。人世间有新兴的职业或职务时,神鬼世界立马有相应的神鬼予以司其职。

就如民间祭祀,过去烧纸送冥币送元宝送衣物食物,如今送家具家电送美元送小姐美女。人世间一天天进步,神鬼间亦不落后,步步跟进,绝对是与时俱进。

祭祀如此,神鬼间官位设置当然与人世间对等,亦步亦趋,决不能拉下一步,不然神鬼安排不好,惹得诸神不快,那可不是什么好事。

所以,要知道中国有多少位尊神,只要数清楚人间有多少种官位职称也就差不多了。

这也许就是“阴阳平衡”了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,各行业中的职位官称也会不断地变化,由于不能固定职称数量,所以神职数量也就不会固定的。道教 “福生无量天尊”,简称“无量天尊”,“无量”者,无极、无限之谓也。

中国神真是多了去了。农业有蚕神、谷神等;木工奉鲁班为神,还有门神有神荼、郁垒,连厕所都有厕神紫姑。

如普通话一样的通用语言之外,各地还有自己的方言。神鬼一样,除各地通用之外,还有地方神和少数民族部落神,如马王、牛王、参神、蛇神、狐仙、山神、洞神、寨神等等。但这些神可以统称为“纯中国神”。

中华民族自己的“纯中国神”外,国人还信仰其它外来宗教。最早的是佛教,佛教的神(佛或菩萨)也就最早融入了中国神系。此后,又有伊斯兰、天主、基督等教相继为中国人所信奉,这些宗教的神祗也加入了中国神系之中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不断融合、渗透,当代中国,神数更多,比如希腊的“奥林匹亚”神,也已经成了中国人所信奉的“体育之神”了。

如此多的神鬼怎么办?

一一拜到,神鬼高兴,自然会保佑自己,保佑家人,最起码不会无事生非,给自己和家人过不去。

所以,乡村俗语有“官不打送礼人,狗不咬屙屎的”。

老人教育孩子,不会烧香得罪神,不会讲话得罪人。乡约民俗,伸手不打笑脸人。老话,“锅儿顶着卖,人情大似债”。人争一口气,佛受一柱香。神鬼都拜到,个个不得罪。

清人俞樾在《一笑》中有“喜戴高帽”的故事:

俗以喜人面谀者曰“喜戴高帽”,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,往别其师,师日:“外官不易为,宜慎之。”其人曰:“某备有高帽一百,适人辄送其一,当不至所龃龉也。”师怒曰:“吾辈直道事人,何须如此!”其人曰:“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,能有几人欤?”师颔其首曰:“汝言不为无见。”其人出,语人曰:“吾高帽一百,今止存九十九矣。”

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:通常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“喜欢戴高帽子”。有一个人准备去外省做官,去和他的老师告别。老师说:“外省的官不好做,你应该谨慎从事。”那人说:“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,碰到人就送人一顶,应当不至于有矛盾而不快。”老师很生气,说:“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,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?”那人说:“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,能有几个啊?”老师点头说:“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。”那人出来后,告诉别人说:“我一百顶高帽,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。”

老师看似清高,不过尔尔,未能免俗。

看似清高的老师都是这样,平日作威作福惯了的神鬼自然好不到哪儿去,一个拜不到,一个拜不好,绊子立马就到,小鞋即时给你穿上,让你牙齿打落咽肚子,有苦说不出。

于是,黎民百姓对神鬼敬畏莫名,一个个弯下腰去,叩拜到地,一个不敢得罪。

倒是百姓自己也想得明白看得开,不就是一个鞠躬叩头,一碟糖瓜,几箸猪肉么?打点过了,你还能咋的!

所以民俗,过了腊八都是年。

腊八,腊月初八,单是腊月还有二十二天,还不说正月的日子,这些时间几乎天天要拜各路神仙。

祭灶,在中国民间是影响很大、流传极广的习俗。旧时,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“灶王爷”神位。人们称这尊神为“司命菩萨”或“灶君司命”,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“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”,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,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。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,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。没有灶王龛的人家,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。为了让灶王爷高兴,当然也为河路神仙都拜到,有的地方,神像不只画灶王爷一人,而是画有男女两人,女神被称为“灶王奶奶”。

祭灶在中国起源甚早,在《礼记·礼器》中就有祭灶的记载。不过,祭灶的日子随着寺、地而有不同。民间还有“官三、民四、家五“的说法,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,老百姓在二十四,水上人家在二十五举行祭祀。

《后汉书·阴兴传》记载南阳阴子方于腊日以黄羊祭灶,受了灶神的祝福,因而发迹,三世繁昌。周处的《风土记》则说:“今吴以腊月廿四日夜记。其谓神翌日朝天日一岁事,故前期祷之”。为恐灶神上天后,说了任何不利自宅的话,吴人祭灶时,会“以酒沃门、谓之醉司命”。宗懔的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荆楚一带的祭灶习俗则是在腊日(十二月八日)“并以豚酒祭灶神”。由祭灶的供品看来,人们对这位会打小报告的灶神,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。早先还用黄羊、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,到后来干脆就酒将他灌醉。宋朝以降,灶神根本就成了被开玩笑的对象。宋人祭灶使用一种称为“胶牙饧”的灶糖,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。也有人说是要让灶神的齿牙被糖黏住,说不出话来。北方常见的灶糖有所谓的“糖瓜”,就是麦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芦或瓜形。另一种“关东糖”,是以江米磨粉加饴糖制成,又硬又脆,可以久存。

将酒灌醉,以糖黏牙,不让说话,该是何等的戏谑。

儿时在老家,祭灶日晚上,家家用豆腐、粉条、白菜等作成“祭灶汤”,端至老灶爷牌位前,然后再供上用糖稀或麦糖饴制成的芝麻糖,称“祭灶糖”,因“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,故于祀时以糖饼粘神口使勿言”。这些食物之外,家乡特别的是“火烧儿”,一种用麦面加油盐烤制而成的饼子。

大约“火烧儿”的来历与当年诸葛亮火烧博望屯有关,今说祭灶,关于“火烧儿”恕不赘言。

想灶王爷爷、灶王奶奶“祭灶汤”都已喝了,糖瓜也已吃罢,没有理由不替家人说好话,言吉祥,心安理得,气定神闲,开始享用一年难得的“豆腐汤”和“火烧儿”

大约现时平民百姓给官员送礼,当面满脸堆笑,毕恭毕敬,出得门时即破口大骂,与过去祭拜神鬼没有什么两样。

而灶王爷爷、灶王奶奶吃了一个平常的“糖瓜”,即被黏住嘴巴,不分青红皂白,不分罪恶良善,不发一语,不置一词,也太看轻自己,太自轻自贱了吧。况且如此作为,对上对下,对社会都没有任何的好处。

灶王爷、灶王奶奶,天天看着一家人过日子,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,心里一清二楚,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,不说下人的不是倒也没有什么关系,如果回来,优点不说,不助长自满情绪也是对的,但是缺点不说,就有些不负责任,不利于进步了。

我们常说,成绩不说跑不了,问题不是不得了。问题,那是隐患啊。

大约灶王爷、灶王奶奶不明白“政声人去后,民意闲谈中”的道理。在位时人人恭维,车水马龙;致仕后议论纷纷,门可罗雀。两下对照,云泥之别,不知该作何感想。

过了今年的二十三,过了今年的小年,来年的祭灶是否改改风俗?祭灶不再上糖瓜,不再黏灶王爷、灶王奶奶的嘴巴,让他们如实评说,我们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?而灶王爷、灶王奶奶也多些自重,莫再因为一个平常的糖瓜,几片稀松的猪肉就贱卖了自己的尊严,自己的良知?

大家都记住“政声人去后,民意闲谈中”。看似期望值不高的百姓,对神鬼,对官员期望值高着呢,只不过一次次失望后,不再希望了,不再奢望了。

他们不再希望,不再奢望,可是他们没有停止议论。

议论事小,载入史册事大。

不能流芳百世,但是千万不要遗臭万年。

 

 

2013年2月4日7:07

标签:民俗 新解
分享:
上一篇:擦亮你的窗户
下一篇:往事心酸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