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家 肖保全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xbq1891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相形之下
2013-01-20    浏览(751)    作者:肖保全    来源:文学家 肖保全 官方网站

兰考的一场大火,不仅断送了7条小生命,更烧出了各种挠人心肺的声音,其中有袁厉害自责、痛苦、怨恨的哭喊,有道貌岸然的法律界专家对袁厉害的毫无心肝的指控,有某些天良泯灭的官员新闻发布会前在电梯内面带微笑的与人嬉笑,而最刺耳的莫过于当地宣传干事的言论。该宣传干事说:“倒霉就倒霉在焦裕禄,因为他,兰考很出名,大家都盯着,都在对比。”(2013年1月15日《新民周刊》)

人们常说,榜样是催人奋进的力量。榜样,作为一种理想人格,就是要求后来者、效法者将榜样人物同主观自我高度融合,在具体问题面前,运用榜样人物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、支配自身的言行。可是,舆论公认的官员的榜样——焦裕禄,在兰考,居然成了某些官员诅咒的对象,就不能不叫人瞠目结舌了。

这位宣传干事的话,其潜台词实不难揣摩,在他的意下,全中国的官员都像兰考一样冷漠,只是因为焦裕禄的缘故,兰考的官员才被置于聚光灯下,备受关注和指责。

以上语言均引自新闻报道。

说实话,相形之下,兰考的状况与全国没有多大的区别,只是一场火,只是兰考,只是焦裕禄,兰考的问题显得突出,让新闻媒体抓住了。

兰考宣传干事的言论,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

1999年11月28日《羊城晚报》刊发署名高志国的文章《口出狂言——“焦裕禄精神我一听就烦”兰考县委书记被免职》。文中说,不到40岁的兰考县委书记宗家邦,因为这样一句狂言丢了乌纱。

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:

9月3日,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新闻纵横》编辑室的委托,河南省电台记者王小兵到兰考采制国庆特别节目《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》。

9月4日,宗家邦陪同开封市参加“三讲”教育的领导到焦裕禄陵园敬献花圈。王小兵闻讯赶到活动现场,向宗家邦说明来意。宗书记勉强答应接受采访,但要在中午陪领导吃完饭以后。

下午,王小兵几经周折在县里一家宾馆找到了酒足饭饱的宗家邦书记,王小兵有意识地将话题引向焦裕禄,宗家邦却说:“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有好多事都没办好,我的任务很重啊。”期间,王小兵不断提醒宗家邦要多谈谈焦裕禄,宗家邦被问得不耐烦了,突然生起气来,大声喝道:“我对你的问题不感兴趣,焦裕禄精神我一听就烦。”随后大骂王小兵,并将他赶出门去。

酒醒后,宗家邦觉得不对头,忙派人找王小兵,得知王小兵已返回郑州时,宗家邦立刻丢开手上一切事务,亲自开车前往郑州……9月9日,王小兵在兰考采访受阻的新闻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,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。耐人寻味的是,此事发生后,宗家邦忽然像变了个人似的,天天组织干部学焦裕禄精神,天天下乡视察工作。

10月初,河南省有关部门成立调查组,调查宗家邦是否真的说过那样的话。宗家邦对前来调查的人解释说,自己当天酒喝多了,是酒后失言。看来,到底是酒后失言,还是酒后吐真言,只有他自己知道了。

无论怎样,宗家邦因为此事被免去了县委书记职务。

宗家邦事件5年后,焦裕禄的家人说出了各自的看法。

他们没有异口同声的抱怨,更多的是对宗家邦的理解和同情。焦国庆说:“只要脑子清楚就不会说那样的话,酒后脑子糊涂了才那样说。他不是烦焦裕禄精神,而是别人总拿这个话题问他,他烦的是这个。”

焦守凤回忆起当时的背景:1999年是国庆50周年,上级的领导要来视察,外地的干部要来学习,全国的媒体都过来采访。县委书记不算很大的官,他谁都不能得罪,都得出面陪同,谈来谈去都是“焦裕禄精神”这个话题。“别人总拿同样的话问我,我也烦。”

焦守凤说她老伴从来不掺和焦家的这些事,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都是焦守凤出面应付,每年最多也就一两次。但这样的场合对兰考县委书记却是家常便饭,他也不能躲避,县委书记这个头衔在很多来访者面前根本无足轻重,而宗家邦的政治前途很多时候却掌握在他们手里。这不只是宗家邦这一任兰考县委书记的困惑。

宗家邦的才干是焦家子女惋惜的另一个原因,他在任期间,兰考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他本来在政治上也可以有一番大作为。

焦家人的看法还是比较公允的,不似舆论一边倒,对于宗家邦全盘否定,甚至破口大骂。

兰考的地理位置不算优越,位于豫东平原,坐落在黄河古道,2003年7月的黄河大水还淹了一部分地区。兰考面积也有限,占地1094平方公里。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,兰考在开封地区根本排不上号。

但兰考县委书记的地位却非常耀眼,焦裕禄之后,历任县委书记在开封的政治地位都比同级别官员高许多。他们通常是由一名开封市市委常委兼任,即便暂时地位不高,很快也能得到提拔。先后有11位继任者坐在这个耀眼的位置上。

兰考县委书记的人选定夺也不是开封市委就能决定的,很多时候都要请示上一级河南省委的意见。一位官员说:“河南省委会考虑给兰考配备最优秀的干部,因为兰考是‘政治大县’,必须慎之又慎。”

这样的背景下,宗家邦的到兰考上任,相信开封市委、河南省委都是慎之又慎的,可是,宗家邦却出事了,而且是极为严重的“政治事件”。

也是相形之下,宗家邦的语言,与焦裕禄的高大完美,显得那么的另类,那么的刺耳,那么的不合时宜。

现在,一场大火,7个幼小生命的逝去,又在兰考掀起了轩然大波,国人的目光聚焦到这里,在拷问兰考的官员,拷问兰考的一切。

这样是正常的吗?

我们常说,背靠大树好乘凉。

兰考有焦裕禄,有焦裕禄纪念馆,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,参观者来了,游人来了,新闻记者也来了,这一切,为兰考带来了效益,带来了人气,同时也带来了曝光率。

曝光率,可是一把双刃剑。

它可以宣传正面的东西,负面的东西也同时增加了暴光的几率。

俗话说,甘蔗没有两头甜,人无两面光。

这也印证了另一俗语,树大招风。

但是,这中间所反映出的问题,不能不让我们深思,问题的症结是什么,什么地方出了问题?

60年代,新华社记者穆青,采访并报道了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事迹。报道发表后,焦裕禄的名子在华夏大地上广为传颂。他心中装着群众,为改变兰考面貌呕心沥血,他的感人故事,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。他成为干部的楷模,成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,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座丰碑。

焦裕禄之后的县委书记自然要以焦裕禄为尺度,为圭臬,少有不慎,少有差池,就会招来种种非议,可是,其他的县委书记是否都能如焦裕禄一样,似乎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关注了,因为他们没有处在风口浪尖,没有处在焦点。

这样公平吗?

可不可以这样说,焦裕禄之后,兰考的县委书记都工作在焦裕禄高大形象的阴影之下?

同样,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,各项工作都必须是先进,都必须走在其他县的前列。

可现实是一些普遍的问题,不是一个兰考县可以解决的。兰考不能自己解决,问题就来了,就来了拷问,来了聚焦,来了质询。

如果兰考因为焦裕禄而备受世人瞩目,备受新闻媒体关注;如果兰考因为焦裕禄而被人另眼相看,被社会另眼相待,一切但是相形之下,我们的社会,我们的新闻媒体就显得不那么公允,不那么公道。

在一个什么事情都讲究一致,讲究随大流的社会,连腐败都要一起,“大家都贪,就你不贪,你是混不下去的,几天就得把你挤兑走,这就是中国的现状”(某集体贪腐的贪官语),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机制,建立一整套的制度,对人、对事、对社会的一切来进行评价,否则,只能见一个抓一个,只能挂一漏万。

这可不是谦虚,而是千真万确。

就是目前令人关注的网络反腐,就是那个号称“网络反腐先锋”的“公民记者”也承认,官员贪腐被揭95%因政敌或内讧。

廉政建设,反对贪腐,如果仅仅只是通过小偷的意外之举,小三儿、情人的暴露,政敌、情敌的死命攻击,而不是通过日常的制度,正常的工作而发现,而制裁,一切都是意外,一切都是“隔墙撂砖头,砸谁谁倒霉”,那么我们的建设就不是建设性的建设,我们的工作就不是持续性的工作,有一搭没一搭,爱理不理,可有可无,其结果可想而知。

相形之下,是记者的悲哀,是新闻媒体的悲哀,是社会的悲哀。

不能相形之下,我们不能让人与人比,而要人与制度比,让机制管理人,让制度管理人,有一个公正、公平的尺度,有一个自始至终,始终如一的机制,那样,才能不会再相形之下,而是相形之上。

 

2013年1月18日15:35

标签:焦裕禄 机制 制度
分享:
上一篇:擦亮你的窗户
下一篇:往事心酸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